当前位置:首页 > 皮革名士

【皮革名士】永不满足才能不断地进步——专访李彦春教授

发布时间: 2024-10-24 来源: 作者:

457b4ef443564f6fce5ba9632a608511.jpg

温祖谋(温):李教授,您是我国皮革科技界、教育界一位风华正茂的女博士,您从教学、科研一线到出任学院副院长,十多年的努力和拼搏,终于使自己出类拔萃。对此您有何感想?

李彦春(李):出类拔萃不敢当,只是这些年来一直在不断努力着,争取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同时责任感驱使,希望能够为我们的学科和学院的发展,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温:您身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集科教、行政于一身,请问您是怎样应对日常要务的?遇到过哪些突出困难?如何化解克服的?

李:我校是发展中学校,建设任务较重,所以行政工作会占用较多时间,但只要安排计划好,这不是问题。最大的困难还是如何在科研上有较大的突破,和四川大学、陕西科技大学相比,我们的科研力量、试验条件、经费等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如何争取大项目,在科研上有大的突破,争取政府和企业更多的支持,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为此,我们的老师应该经常走出去,深入到企业和生产第一线,了解企业需求和争取企业支持;我们的老师应当加强合作精神,齐心协力,共同攻克难题。


温:您有不少关于皮革方面的论文著作,请问哪一篇是您的代表作或者说哪一篇您最喜爱?为什么?

李:谈不上哪篇是代表作或最喜欢,因为每一篇论文只是当时工作的一个小结,随着工作的进一步进行,总会发现原来的工作和认识有不尽完善之处,甚至有某些缺陷,科学的发展就是不断探索和完善的过程,永不满足才能不断地进步。


温:您的谦逊使我联想到拘谨二字,请您开怀畅谈!您在皮革教学实践、科研开发、创新发明方面成果卓著,请问哪些成果更为突出?技术要旨是什么?代表什么样的水平?

李:与皮革界的先人和前辈相比,我的工作和成果微不足道。刚到山东轻工业学院时,主要是跟曾祥芬老师一起进行皮革组织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作为主研人员参加了“皮革组织学现代化教学手段改革探索”项目,该教研项目1994年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鲁西黄牛皮组织构造的研究”,1994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还进行了“大约克夏猪皮组织构造的研究”“兔皮组织构造的研究”“羊皮组织构造的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后来主要从事制革技术的研究,主持的“高档济宁路山羊软革系列产品的研制”,1999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该项目将济宁路山羊皮进行了合理利用,分别制造油光服装革、鞋面革、包袋革和白色高尔夫手套革等,提高了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为制革厂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黄牛全粒面仿绵羊水晶软鞋面革的研制”1998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黄牛磨砂沙发革的研制”“清洁化制革新工艺的研究”分别获2003和2002年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三等奖。


温:从教学到科研,成果累累,奖项多多,得来不易,可喜可贺。据说,您和您的团队曾承担过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能否披露具体内容?

李:师从张铭让教授后,正值张老师课题组开展皮革下脚料的高值利用研究,受张老师点拨,获博士学位后申报了“利用剖层动物皮制备胶原钙”的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并获批准。该项目以制革厂利用价值很低的剖层碱皮及准备工段的边角废料为原料,经酶两步水解法制备出高纯度的胶原多肽,然后选择合适的钙源,使之与胶原多肽复合制备新型补钙制剂。通过动物试验证明,该补钙剂具有明显的增强骨密度、促进生长发育、改善骨质疏松的作用,其补钙效果优于一般补钙剂,证明了胶原在补钙和帮助钙吸收方面的重要作用。


温:能否请您谈谈您和您的团队近年来做得最多的是什么?

李:我以为,无论在教学上还是在科研中,一定要把握学科发展的前沿,了解企业和市场对科教的需求,这一点十分重要。目前国家倡导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就清洁化制革技术、制革环境保护、绿色皮革化学品、固体废弃物的高值利用等核心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因材施教与针对性研究。当前,我个人主要从事清洁化制草技术和胶原蛋白利用方面的研究。另外,近几年主要进行了学科建设,2001年皮革化学与工程学科被批准为校级重点学科,2005年成为省级重点学科,学科现已形成3个鲜明的学科发展方向:现代制革技术与环境保护、皮革化学品和胶原蛋白改性与利用。在广大教师和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在清洁化制革技术和环保型皮革化学品,高性能皮革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目前皮革实验室面积2000m?左右,具有较完整的制革工艺、皮革物理指标检测、化学分析检测、组织切片照相等成套设备。


温:恕我好奇,请问山东轻工业学院轻化工系何时施行“系改院”的改制的?为何命名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目前,在皮革教学、科研领域有何新的创意?

李:2001年轻化工系更名为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当时轻化工系有轻化工专业(涵盖制浆造纸工程和皮革化学与工程两个学科),环境工程专业(1997年新上),所以命名为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2000年又新上印刷工程专业,2001年新上环境科学专业,2005年新上林产化学与工程专业。目前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有轻化工程专业(涵盖制浆造纸工程、皮革化学与工程)、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印刷工程专业、林产化学与工程等5个专业。目前在专业方向设置上,我们力争办出自己的特色,争取建立新的特色方向,如合成革方向等。科研上联合我院环境工程的研究人员,争取在制革环保上有所突破。


温:能否就您参加过的国际皮革科技交流或出访考察活动,谈点感受?请问留给您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李:我参加了最近5届亚洲皮革技术会议,感受最深的是我国皮革行业的发展和大国的地位,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最有感想的还是日本人、韩国人做事的认真态度,一个小问题他们可以做得很深入;一个导游可以做到让你自愿把钱从口袋里拿出来,反映出他们的敬业精神和经商意识,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这些尤其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温:在您的科教经历中,与皮革相关的最难忘、最默契的合作者(如导师、益友)是谁?留给您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事?何以见得?

李:我的硕士导师潘津生教授对我一生的影响很大。虽然我步入师门时她已75岁高龄,但身体健康,思维敏捷。潘老师为人师表,豁达、博学、敬业,悉心指导和帮助学生,又对我们严格要求,她为人做事的态度对我影响很大。另一位是我的博士导师张铭让教授,他生活简朴,待人平和,很关心弟子。在他那瘦弱的身躯里却蕴含着无穷的力量,他高屋建瓴,思维超前,在皮革界最先倡导绿色化学和清洁化技术,他的许多科研思路对我影响很大。他身体不好,却总是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可以说他是累倒在工作岗位上的。我十分感谢和怀念他。此外,章川波教授、程宝箴教授、曾祥芬教授、刘白玲教授也曾给过我不小的帮助,也是我成长过程中的良师,我同样感谢他们。


温:您平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您所执着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如不介意,可否知道您的人生格言或者是座右铭?

李:喜欢文体活动,喜欢读一些诗词和散文,特别是人物传记,可以从中得到启迪,吸取力量,这些都使得我的生活丰富多彩。我并没有刻意自律的座右铭,我只希望我的一生尽力就好,希望在追求的过程中享受到人生的快乐。“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也许是我追求的目标。


温:制革加工过程正从传统方式逐步走向清洁化,尽管工艺技术不断改变,而本质上还是同以 制(含复鞣)为关键,即以蓝湿革为基点,从未来发展看,您认为这个关键或者说基点是否会发生重大变革?为什么?

李:鞣制是皮变成革的质变过程。我觉得工艺过程可以改变,如步骤可以变少,顺序可以改变;所用的化工材料可以改变,如其他化工材料或生物材料代替铬,但皮只有变为革才具有使用性能和价值,所以本质和基点应该不会变。


原载《中国皮革》2007年第7期)


【人物传略-后记】

李彦春,女,1964年4月出生,河北省张家口市人,中共党员,教授、研究生导师。

1986 年西北轻工业学院皮革系本科毕业

1989年获西北轻工业学院皮革化学与工程硕士学位2001年获四川大学皮革化学与工程博士学位

1989年4月起在山东轻工业学院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至今。


2000年被聘为教授。时任山东轻工业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副院长。曾兼任中国皮革协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铨基金评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委,《皮革科学与工程》《皮革世界》《北京皮革》编委,《西部皮革》名誉编委。在十多年的科教生涯中,先后在国内外知名刊物上发表科技论文50多篇,其中3篇被 SCI 收录。


1994年以来,主持和参与完成省级以上科研项目10多项,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5项,如“高档济宁路山羊软革系列产品的研制”等;

获山东省高校优秀成果奖多项,如“黄牛磨砂沙发革的研制”“清洁化制革新工艺的研究”以及山东省博士基金项目“利用制层动物皮制备胶原钙”等;

《一种络辣剂的制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

曾先后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千名知名技术专家、中国皮革协会优秀女职工称号。

联系
我们

请在电脑浏览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