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皮革名士

【皮革名士】麻国栋——躬耕皮革四十年,非梦亦非烟

发布时间: 2024-10-24 来源: 作者:
麻国栋,男,1936年2月出生,陕西省榆林市人,高级工程师。
1954 年毕业于陕西省榆林市职业技术学校。
1955年3月毕业分配至浙江省工业厅,分管皮革行业生产技术,历时41年,直至1996年退休。
在职业经历中,主要从事皮革科技、生产领域的策划指导、组织管理,尤其关注制革污水治理,酶法脱毛工艺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
主管浙江省皮革行业许多相关科研项目的组织实施与成果鉴定,促其转化为生产力。
所主持的酶法脱毛工艺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项目,荣获 1978 年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
1991年荣获全国轻工业环境保护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温:麻高工,很荣幸能采访您。您是中国皮革界的一位资深人士,也是长期从事皮革生产技术管理的杰出科技工作者,40多年弹指一挥。回首往事,您想说点什么吗?

麻国栋(以下简称:麻):我毕生热爱皮革事业。从1955年到1995年的40年间,我一直在为浙江省的皮革工业服务,与省皮革界的同仁共同付出、共同奋斗。时至今日,浙江皮革的崛起,海宁成我国的“皮革城”,温州成为“中国皮鞋之都”,和我们这一代人当年在皮革领域的开垦、浇灌,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


温:据说,在20世纪50年代您曾参加我国第一批全国性的制革技术培训,能否请您简单谈谈?

麻:1955年5月,轻工业部在天津津南制革厂举办首次“全国猪皮制革技术培训班”,我国著名制革家马燮芳(留美)、蒲敏功(留德)、赵顺生(留日)等老一辈知名专家教授讲课,并结合实际操练,历时半年,我有幸也参加了这次培训。回杭州后,经领导批准,从各制革厂抽调了40名技术骨干,组织省内培训班,我任班主任,由于义和我二人负责讲课,深受学员好评。结业后,这批学员陆续成杭州、温州、宁波、南浔、海宁、金华等地制革厂的技术骨干和技术负责人。
几年后,新法制革在全省推广应用,产品质量普遍得到提高,相对稳定。由此可见,其一,人是决定因素,科技进步首先要培养科技人才。其二,实事求是,有的放矢。针对行业突出的生产技术问题,找出症结,对症下药,就有事半功倍的实效。


图片




图片


温:记得当年浙江全省推广酶法脱毛,轻工业部相当重视,据说,制革废水一时间变成上好肥料,这是怎么回事?

麻: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其本身是蛋白质,应用酶法脱毛替代传统灰碱法脱毛,取消了原灰碱法制革废水中的石灰和硫化碱,加上在酶作用下,许多无用的皮蛋白质被催化降解,又大大增加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使制革废水成为好肥料,变废为宝。
1970年以后,制革废水变成抢手货,粮农、菜农、果农争着挑废水。从杭州、海宁、宁波到东阳、绍兴,许多制革厂里住进了挑废水的农民,这也明显改善了工农关系。同时,也为后来进一步研究制革污水治理引起多方关注。


温:那么,后来有关制革废水处理和酶脱毛废水作为农业肥料使用有没有下文?

麻:有,大有文章。20世纪70代初,农肥普遍匮缺,我在绍兴、东阳、天台、临海等地,目睹农民排队争挑制革废水肥田。我不但坚信运用酶脱毛工艺的制革废水(不含石灰和硫化碱)可以作农肥,而且在杭州举办了浙江省制革废水支援农业的展览会,以大量实物、图片、数据证明,酶法脱毛的制革废水是一种上好肥料。
接着,我还撰写了一篇题为《关于制革废水支援农业》的文章(发表在1972年的《皮革科技动态》上)予以报道。关键结论是只要把酶法脱毛的制革废水和脱灰、软化、浸酸等废水混合,把pH 调节至中性即可。不久全世界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更加开阔了我的环保视野,增强了我坚持制革废水用作农肥的决心。
自此,我将很大精力用在治理制革废水上,帮助和支持制革厂建造废水处理设施。由于各级领导的重视,各地先后成立了环境保护部门。经各方协力,近10年时间,海宁、南浔、长兴、宁波等20几家制革厂,都建造了制草废水处理设施。截止 1984年,全省用于治理制革污水总投资506万元,而 1984年全省处理制革污水总量达133万 m’,占总排放污水量的48.5%,1991年11月我荣幸地被评全国轻工业环境保护先进个人。


温:酶脱毛是当时制革业的热点之一,这是一场技术革命,内涵相当丰富,涉及酶制剂的筛选,应用参数的探索,制革工艺的调整与前后平衡,尤其涉及制革者传统观念的更新,堪称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麻工,您能谈谈当年你们浙江省酶脱毛的潮涌盛况吗?

麻:猪正鞋面革酶脱毛试验出现过局部松面,部位差难以消除等负面影响,确实也导致一部分同仁出现悲观、犹豫,甚至个别人产生动摇、退却。我认为任何新生事物,困难总是有的,退一步说,猪正鞋面革暂时不行,猪绒面革总可以先行一步吧。反正,部分品种能上马,部分灰碱污染就能减轻,一旦其他品种的工艺参数摸准了,技术条件恰当了,全面推行酶脱毛工艺的时日就不远了。
为此,我经过较长时间的反复研究和筛选,决定选点嘉兴制革厂为推广酶脱毛的“试验田”。1968年9月,我和嘉兴制革厂厂长会晤磋商,得到积极响应与大力支持,并由该厂生产副厂长挂帅,成立7人试验组。经过近一年的连续奋战,先后从出口猪劳保手套革,猪绒面服装革到猪正绒鞋面革,取得一系列的成功。
不久,该厂所有猪革品种全部采用酶脱毛工艺投入大生产,不仅产品质量过关,而且环境污染得到缓解,准备车间的脏、臭、累面貌也明显改观,也为全省推广猪皮制草酶脱毛提供了范例。于是,1970年6月在嘉兴制革厂召开了全省推广酶法脱毛现场会议。

 

温:嘉兴会议我略有所知,那么,当年轻工业部在海宁制革厂组织酶法脱毛技术推广培训活动,能否称得上为全国范国推广酶法脱毛的又一波潮涌呢?

麻:1970年,我省43 家制革厂全面实现猪皮酶法脱毛新工艺后,轻工业部非常重视,于1971年在海宁制革厂举办了面向全国的酶法脱毛技术培训班。原成都科技大学的徐士弘、何先祺、郭梦能等老师和原轻工业部皮革所的马燮芳等专家均亲临讲课,上海天马电影制片厂把酶脱毛技术拍成科教片在全国放映,这当然是一波更高的全国性制革酶脱毛浪潮了。1972年,轻工业部科技司牵头,由李司长(山西人,名字一时记不起来了)、马啸虎、马燮芳、许龙江、肖龙德、徐明骥、张觉民以及我的处长和我,组成了全国酶脱毛考察组,一行考察了杭州、绍兴、海宁三地的制革厂,亲眼目睹生产现场,检查察看产品质量,仔细查实成本对比,查看废水排放施肥周边农田实况后,在上海撰写了考察报告,其结论是:酶法脱毛是我国制革工业的发展方向。后来,我省酶法脱毛工艺研究和成果推广应用项目荣获 1978年全国科技大会成果奖。

 

温:您平生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无论是事业上还是生活上,您所执着追求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如不介意,可否知道您的人生格言或者是座石铭?

麻:早在求学时代,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事中有两句话是我终身的追求,也使我终身受用。那就是: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我几十的人生道路上,它激励我上进,鞭策我奋斗,使我坚持不懈,从一个目标冲问另一个目标,我没有刻意自律的座右铭,只是推崇“勤思”两个字。勤子履职,凡事必思。


温:在您的从业经历中,与皮革相关的最难忘、最默契的合作者或搭档是何人?留给您印象最深刻、最有意义的是什么事?何以见得?

麻:海宁的于义、温州的常沛仰、省公司的张镛等都是老搭档。当然温州皮菲厂常沛仰高级工程师是我的同班同学,我们是由高教部统一分配到派江的。他在工厂,我在机关,他很勤奋刻苦,对技术精益求精,我从他那里学到许多一线制革技术和实践经验。我们曾经合作研究过高碱度、高浓度、高温度无浴铬鞣工艺艺,获得成功,并在余姚、绍兴、温州3个厂的牛皮和猪皮生产中应用。大大节约了红矾,舒鞣结束基本无废液,即便有很少废液也可再利用。工艺技术的改革,消除了铬盐对环境的污染。


温:岁月如流,您虽已步入晚年,但仍心系皮革,关注科技,还经常参与行业界的公益活动,真可谓“满目青山夕照明”。您对我国乃至于世界皮革事业的未来有何嘱托?有何期望?

麻:我虽退休离岗近9年,但我仍有三点想法与建议,呼吁行业有关方面予以考虑:(1)继续深入、系统地研究酶法脱毛,进一步筛选、驯化生物酶,研制适合制革草脱毛的酶制剂,这无疑是使制革行业实现清洁生产,减少环境污染的最佳选择。(2)进一步改善铬鞣工艺,切实提高三价铬的吸收与结合,尽可能使铬鞣废液中少含或不含残余三价铬。(3)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代发展制革生产,应当时刻警惕和注意国际制革业的污染转移问题,因为我国也是一个耕地少,水资源缺乏的国家。

有道是:无声其实胜有声,躬耕皮革四十年,非梦亦非烟。感谢您40 多年来在我国皮革科技领域的默默耕耘,默默奉献。


(原载《中国皮革》2006年第19期)

联系
我们

请在电脑浏览器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