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金融危机下皮革产业的发展趋势
后金融危机下皮革产业的发展趋势
——专访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秘书长李方舟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形势面前,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对中国皮革产业造成巨大的影响。许多皮革企业的出口贸易受阻,皮革行业遇到了极大的困难。
今年5月22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的上海国际箱包皮具手袋展,将是皮革企业本年度第一个展会,如何抓住机遇破解危机难题,坚持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开创皮革业的新篇章将是皮革业本届展会的重要主题。
产业两极分化——机遇与挑战
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秘书长李方舟告诉记者,09年的金融风暴对我国皮革行业的冲击非常大,产业两级分化趋势进一步明显。一方面,众多中小皮革企业因为缺少订单而陷入危机。另一方面,一批如“皇冠”、“外交官”的知名品牌企业却抢到了有限的订单。以往向东南亚等成本比较低的地区转移的订单,在09年下半年时也向中国优势企业回流。这与企业间存在的巨大技术和品牌差距是息息相关的。
通过皮革业内两类企业的对比可以发现,传统产品已经不能全面满足时尚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因而需要对功能性皮革品在面料外观设计、手感和性能方面进行提升,同时要将环保、低碳和清洁工艺融入生产环节,这对皮革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设计理念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推动产业转移升级
缩小与国际先进差距
李秘书长同时表示,产业内部“两极分化”趋势的一个直接作用便是推动产业的转移和升级。近年来受到土地、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和生态环境约束,皮革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压力增加,东部沿海皮革企业不得不加快推动产业的转移和升级。同时,中西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潜力,也是东部沿海的皮革企业转战中西部的重要原因。
如今,我国的皮革生产技术与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许多国内企业都是国际二线甚至一线品牌的贴牌生产商。比如有“中国皮具之都”美誉的广州花都区狮岭镇的多数企业就是在贴来生产中成长起来的,如今也产生了大量的自主品牌,产品远销海内外。
借助世博东风 举起低碳大旗 做好展会服务
对于本届上海箱包皮具手袋展览会,李秘书长认为与世博同行,借助世博“东风”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世博期间将集聚来自国内外7000万人次到会观展、来沪旅游人数达到1.5亿,其中蕴含的商机不言而喻。做好本届展会服务工作,吸引大量的参展企业和采购商,最重要的是展会自身的准备工作。
随着哥本哈根全球气候变化大会的闭幕,低碳生活开始成为人们诉求的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已然成为各行各业都不可忽视的因素。低碳经济对于皮革行业来说,可能不再是谁销售的越多、谁卖的越贵越能盈利,而是看谁的材质、工艺更绿色,对环境污染小,才能灰的更多年市场。作为行业风向标的展会将自觉承担起迎领行业发展低碳经济的责任。
展会每年都会对参展企业进行回访,以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展会的质量。本届展会,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和展会承办方将会动员一切力量包括请其他省市的相关协会协助,邀请尽可能多的采购商与参展商。
由中国皮革和制鞋研究院与上海皮革技术协会共同举办“2010参与世博‘品牌、创新、营销’主题论坛”的系列活动是展会期间的一个特色活动。届时将邀请皮革业内及相关行业的诸多专家进行“头脑风暴”式的大讨论,为皮革业的发展出谋划策,激发企业的创新灵感。
展会主办方将全力打造一个“获订单、学知识、观世博”的平台,使参展商和采购商都能够在展会中获益匪浅,满载而归。
最后,李秘书长预祝海内外宾客能共同分享上海世博经济的发展成果。
(展报记者 姚丽华)
相关新闻
-
2020-10-29
走访会员企业 促进共同发展——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理事长王建平一行走访会员企业
-
2020-05-22
赴上海海迪鞋业有限公司调研
-
2020-11-09
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历届理事会名录
-
2018-05-28
公示
-
2018-02-02
上海市皮革技术协会第十届理事会 第二次(扩大)会议